今年年初,我在參拜東京芝公園旁的增上寺後,偶然得知該寺院旁供奉的「黑本尊」,與德川家有著深厚淵源。這一發現激起了我對德川家歷史的興趣,於是趁著另一趟九月的東京之旅,特地安排參拜了日光東照宮。
日光東照宮供奉的是江戶幕府開創者德川家康,被尊稱為「東照大權現」。這個名字是在南光坊天海和金地院崇傳兩人於德川秀忠面前辯論後才決定的。金地院崇傳當初選定的名字是「東照大明神」,但南光坊天海認為豐臣秀吉被封為「豐國大明神」之後,豐臣家不過兩代就斷嗣,實在太不吉利了,因此最後才決定是「東照大權現」。
日光東照宮的鳥居匾額上撰有「東照大權現」五個字,據說是由後水尾天皇親筆所書,蒼勁有力的書法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日光東照宮旁還有德川家康的孫子德川家光的靈院—大猷院,建築的色調與日光東照宮呈現高度反差,兩者皆是文化瑰寶。
回到《葵德川三代》這部大河劇,其第一集便以「關原之戰」為主題。這一集採用了精華剪輯的形式,將後續重要情節和戰爭場免提前呈現。對戰國時代不熟悉的觀眾,可能會感到有些混亂,但只要繼續觀看,便能逐漸認識並記住劇中角色。雖然眾多角色和地名讓開頭稍顯艱難,但隨著劇情推進,整體脈絡會越來越清晰。
「關原之戰」是日本歷史上決定未來兩三百年政治格局的一場重要戰役。主要分為關東軍和關西軍,關西軍由豐臣家重臣石田三成領導,他曾是豐臣秀吉親近的家臣之一。石田三成在秀吉逝世後積極籌劃,聯合如大谷吉繼、毛利輝元等人,試圖對抗德川家康(津川雅彦 飾演);而關東軍則由家康率領,包括前田利長、福島正則等人也加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場戰役規模龐大,雙方參戰人數合計約十數萬,但戰事進展極為迅速。據記載,戰爭在清晨六點左右打響,下午兩三點便分出勝負。這是因為德川家康早已安排內應滲透關西軍,許多武將選擇按兵不動甚至如小早川秀秋倒戈,使戰局迅速傾向德川一方。相比中國歷史上動輒持續數天、數周甚至數月的戰爭,關原之戰的進展速度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葵德川三代》第一集過後,時光倒帶,描繪了德川家如何崛起的過程,並將豐臣秀吉晚年的局勢作為重要背景。當時,豐臣秀吉因年事已高,其幼子豐臣秀賴尚且年幼,實際由其母親茶茶(亦稱淀殿、淀夫人)掌控大局。豐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則選擇出家,號「高台院」。高台院相關的寺院高台寺至今仍位於京都南禪寺附近,頗具歷史意義。
然而,隨著秀吉去世,且在遺書中要求德川家康輔佐幼主豐臣秀賴的局面,在監護人前田利家過世後,產生了無人制衡的局面。石田三成舉著制衡的大旗,要求三位奉行向德川家康發出彈劾狀。劇中北政所多次向淀夫人提及這是家臣的內戰,不應該選邊站,只是忠言逆耳,淀夫人聽不進去。接下來的日子裡淀夫人做了不只一個錯誤的決定,讓豐臣家在歷史的舞台上越走越邊緣,最後只能壯烈的離開。
另外,淀夫人對權力的強烈渴求,也導致她在大阪之陣期間與秀賴頻繁發生矛盾。當時秀賴早已成年,但劇中多次呈現淀夫人凌駕於秀賴之上的情節,例如她擅自打斷家臣送重要文件給秀賴過目的流程,並以自己的意志干預政務。在大阪夏之陣中,也是錯誤的聽信了大野兄弟的諫言,最後滿盤皆輸。
順道一提,淀殿與大野治長之間的密切關係也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一開始還是在幽暗的地方兩人卿卿我我,後來大野治長在淀殿的默許之下,常常自行進入淀殿的房間參與政務的討論,變化之大令人印象深刻。
回到《葵德川三代》主軸,隨著德川家康逐漸老去,他的家臣團也面臨更替。許多忠臣或因年紀漸長選擇退隱,或因病痛早逝。例如,井伊直政在關原之戰中受槍傷,最終因傷口感染於 1602 年英年早逝。本多忠勝和本多正信則因年老退休。最終,德川家康在將政權移交給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西田敏行 飾演)後選擇隱居幕後,成為「大御所」。
劇中對德川秀忠的刻畫也饒富趣味,特別是他的家庭生活。劇中描述他患有「妻管嚴」,與正室(淺井長政之三女)阿江(岩下志麻 飾演)關係密切。雖然他也有過幾段與侍女生子的經歷,但相比其他武家,秀忠的子嗣數量相當少。他的庶子保科正之也因非正式身份,被寄養於保科正光家中,最終在德川家光(尾上辰之助 飾演)的幫助下成為一名藩主和大名,據說是一位明君。因為受到德川家光的提拔,後來世世代代輔佐德川家直到幕末。
二代將軍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就明顯不如德川家康,劇中多次決策都讓人難以認同。尤其是對其二哥結城秀康長子忠直和秀忠次子忠長的亂行,還有流放本多正純等等,處置皆有不當。如果當年家光傅役(老師)選用本多正純,不只可以就近觀察有無叛亂行為(後來證實是大久保家和安平家聯合起來構陷),也可以更好的傳承德川家康的行政風格,而不是選用青山忠俊。後者的脾氣和風格,在筆者看來並不適合家光。
再回來說說將軍繼承人事件。德川家康非常重視嫡長子繼承的傳統,認為家族秩序應如同中國的嫡長子繼承制。然而,家光的母親阿江因連續生下多名女兒,直到第四胎家光(幼名竹千代)出生才有了家族未來的繼承人。不久後,次子國千代出生,據傳其容貌端正、口齒伶俐,相比家光稍顯健康,逐漸贏得母親阿江的更多關愛。
由於德川家康對秀忠(妻管嚴末期)與阿江(對於復興淺井家與織田家血脈有一股狂熱)的不信任,擔心慈母多敗兒,於是將年幼的家光交由乳母阿福(齋藤利三之女)撫養。阿福出身名門,深諳禮儀與為人處世(與阿江對抗),成為家光性格塑造的重要人物。然而,這一安排令阿江非常不滿(無法和大姊淀夫人一樣培育母管嚴),因此她堅決將次子國千代留在身邊撫養,形成了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後來正如家康所預料,國千代在年少時表現出對兄長家光的輕視與不敬,兄弟關係日益惡化。
德川家光成功繼任第三代幕府將軍後,德川忠長(幼名國千代)被封為領地五十五萬石的大名,然而他仍心懷不滿,行為逐漸失控,甚至在酒後誑語說出家光死了的話,他就會是將軍繼承人。後期更對家臣與轎夫動用私刑,剖開孕婦身體檢視胎兒,在禁獵的淺間神社獵殺 1200 隻獼猴等等。最終,家光在 1632 年下令將德川忠長閉門反省。不久,德川忠長切腹身亡。劇中,德川忠長曾說過:「我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比家光晚出生。」這句話透露了他對兄長的深切嫉妒,還有對於自身生活條件的不滿足。
平心而論,德川忠長雖無法成為幕府將軍,但以他的封地規模與地位,生活已遠超一般武士甚至小藩主。對此,我聯想到豐臣家家臣片桐且元的故事。在劇中,片桐且元忠於豐臣家,領地卻僅有四萬石而受人輕視,甚至淀夫人在劇中也因為大野智長的讒言兒開始質疑他的忠誠,迫使他向德川家康尋求庇護。劇中德川家康曾對片桐且元說:「賤岳七本槍中,其他人都成了一方大名,只有你還在豐臣家領著四萬石的俸祿。」這句話點出了片桐且元對於豐臣家的忠心以及個人選擇對命運的深刻影響。
《葵德川三代》的後期,德川秀忠將幕府將軍的位子交棒給德川家光後,仿效父親德川家康成為大御所。然而,不久後幕府便迎來了與天皇家的一場權力角力。角力的導火線源於德川家光的一個要求:在新年前往京都向天皇恭賀新年後,作為回禮,天皇應該親自出巡至江戶城。然而,這一要求在當時被視為僭越傳統,因為自古以來,包括德川家康在內的歷代將軍都未曾如此要求天皇。所以公卿家自然是極力反對。
大御所對此感到深深憂慮,擔心會引發前所未有的麻煩。西田敏行所扮演的大御所對於天皇處處卑躬屈膝,與初代將軍有雲泥之別。果不其然,天皇家與將軍家的關係因這一事件急劇惡化,甚至陷入了相互不往來的僵局。最終,通過伊達政宗從中協助,雙方達成妥協—天皇前往二條城,而非江戶城,以此作為中間地點。
對於德川家光的這一決定,觀眾意見不一。有些人認為,他的行為反而突顯了天皇的重要性,也引發了許多不必要的糾紛。然而,在我看來,德川家光此舉不僅成功進一步架空了天皇,也縮小了天皇家與武家之間的實際地位距離。這一場景不禁令人聯想到當年豐臣秀賴從德川家康手中接過酒盞的象徵性時刻。
德川家光作為第三代將軍,深諳權力運籌之道。他以天皇出巡二條城為契機,不僅鞏固了幕府的政治地位,也確保了武家的主導權。這一事件展現了江戶幕府時期政治文化的精妙之處,也讓人對德川三代的權力平衡與傳承有了更深的思考。
不過,對於幕府時期的一介平民來說,掌權的是天皇、五攝公卿家還是將軍家,又有甚麼區別呢?
Comments
Post a Comment